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深蓝航天霍亮@真成投资李剑威 | 对话空天创造者

CAIEC 空天界 2022-12-12

清华大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数值模拟与仿真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11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国际期刊英文论文7篇,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3项,中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1项。


2011年任职中国航天,负责了航天飞行器结构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等。带领所在团队获得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授予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航天型号先进个人等。


2016年创立了深蓝航天,目标是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出中国的可回收运载火箭,大幅度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


在此期间,霍亮博士在获得2019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2021年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江苏省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及南通市通州区“510英才计划”奖励。2022年获得南通市通州区第二十四届“十佳青年”荣誉称号。

李剑威先生是真成投资的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在主管真成投资之前,李剑威先生担任真格基金合伙人/CIO,红杉资本副总裁,富达投资副总裁,波士顿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李剑威先生曾连续在2020年及2021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创投人Top100,以及中国最佳天使投资人top 30等称号。李剑威先生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与机器人,金融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有较丰富的投资经验与成功案例。


主导的投资案例包括九号公司(SH: 689009),老虎证券(NASDAQ: TIGR),华米科技(NYSE: ZEPP),亿航(NASDAQ: EH),云天励飞,罗辑思维/得到app,云洲智能,小叶子音乐科技,来画,印象笔记,深蓝航天,凌空天行,贝丰科技,铖联科技,象辑科技,多多云,摹因智能,Tita,小鱼易连,销售易,听云,数云,汉图,企云方,见知数据,长亭科技,默安科技等。


李剑威先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管理工程硕士以及计算机辅修学位。目前就读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李剑威也是北京智友科学家基金的投委会成员。

空天界:霍总好,李总好,感谢二位参与我们《对话空天创造者第二季》的栏目!请二位为观看直播的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先请真成投资李总介绍一下自己可以吗?

我是李剑威,真成投资的创始合伙人。真成投资是聚焦在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投资了深蓝航天、凌空天行、云洲智能等比较前沿的科技公司,我们一直对航空航天非常感兴趣,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

空天界:谢谢李总,请深蓝航天霍总您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是深蓝航天的创始人霍亮。原来在体制内工作,后来从体制内离开,开启创业旅程。深蓝航天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对标美国SpaceX公司,立志做出中国自己的可回收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公司。我们立志成为太空运输产业的推动者,未来的目标是大幅度地降低火箭到太空的成本的同时,能够十倍、百倍地提升火箭运载的效率。我们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包括首次完成国内低空垂直起降飞行实验、首次完成国内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二次点火测试等。预计明年完成高空段的回收测试,以及2024年左右完成火箭的入轨发射。

空天界:深蓝航天是全球第二家完成液氧煤油火箭垂直回收复用低空工程实验的公司,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吗?

按照马斯克的描述,把火箭从空中收回来,是地球上最难的工程之一。因为它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和配合,以很高的高度和速度落到地面上同时让火箭完好无损,并且能够满足下一次使用的要求,这是火箭技术的重大进步。在我看来,中国和美国在运载技术上主要的差距点在于我国还没有能够在工程上做到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所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突破工作,过去两三年内,我们完成了低空段的回收工作。低空段是火箭从高空回来,接近着陆以及着陆的整个过程,相当于“临门一脚”的阶段,再将火箭在地上立住,完成整个的飞行过程,所以它是整个回收段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最后的环节。

空天界:李总好,在真成的投资案例中,我们能看到航空航天的项目越来越多了,您是非常跨界的投资人,能不能请您分享一下您为什么会对航空航天越来越关注,您怎么看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在众多企业中深蓝航天又是因为什么吸引了您呢?

其实,商业航天领域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了,大家可能看到我们在前年、去年都有着手去投资,但真正开始跟踪这个领域要回到2015年,因为SpaceX的马斯克在2015年年底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火箭回收。我们做风险投资本质上还是做投资,会很关注经济价值,火箭回收技术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技术。按照马斯克的计算,一枚火箭从成本结构角度来讲,燃料只占整个火箭的2%,另外的98%如果能回收,单次飞行成本数就会大幅度降低。所以“猎鹰9”就从2012年开始做了很多次的低空回收实验和高空回收实验,直到2015年年底实现了陆地回收,2016年3月份实现了海上回收。
经过我们的仔细计算,如果采用回收技术之后,火箭的毛利率有机会从原来20%到30%最后变成85%以上,这就意味着火箭的竞争力,尤其是商业发射中的竞争力会大大增强。所以,我们一直认为火箭回收是一个颠覆性且具有非常重要经济意义的技术。但是为什么在2015年到2019年之间我们没有做投资,是因为当时我们对航空,包括飞行汽车领域比较感兴趣,但在火箭领域我们觉得国内可以真正做到可回收技术的团队比较少,因此在当时没有选择投资。但如果真正从技术的里程碑角度来讲,我们通过研究马斯克实际工作成果之后就发现,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致的技术里程碑在未来可以做到,包括百米的回收、一公里的回收,高空的回收,变推力发动机二次点火等客观的基础里程碑。
投资的契机是在去年我们看到深蓝真正在做火箭回收试验,先是做到十米的回收,然后做到了一百米的回收。我们和霍总在2019年就沟通过,直到去年我们看到深蓝做完十米之后,觉得跟马斯克当时很类似,再到做完一百米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深蓝团队是在真正扎实地推进可回收技术,而且在技术进展上面应该是国内遥遥领先的。所以当时就和霍总的团队进行了深度沟通,希望成为他们重要的股东,后面我们动作很快,和深蓝团队沟通得也非常愉快。
今年他们的进展非常快。我们大概在去年11月完成投资,今年5月份他们就完成了1公里的回收。另外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在发动机部分,他们6月份完成了雷霆R可回收发动机90秒的长程试车,最近还完成了二次起动点火。我们研究过马斯克早年的经历,他们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做完了长程试车之后就直接入轨。所以我觉得深蓝入轨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而在回收技术动力段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所以我们感觉接下来两年,深蓝有机会实现液体火箭的入轨+回收,真成团队也会全力推动这个进程。

空天界:深蓝航天选择自研自产可回收复用火箭,下一步计划是执行“星云-1”运载火箭的试样箭总装,将会在2024年年底之前完成“星云-1”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入轨发射-回收任务。您给深蓝航天规划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深蓝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客群是什么样的呢?

回收火箭技术的商业模式叫太空运载,即推送各种各样的载荷到近地轨道甚至更远一点的太空。在近地轨道领域,最近蓬勃发展的载荷是各种类型的小微卫星,比如通讯的载荷,遥感的载荷等等。这些小微卫星都会进行组网,组网后能够提供更强大、更为廉价的服务。该服务是现在太空发射领域增长与增值很快的服务,所以我们的主营业务是面向这些客户群体的。


在商业模式上,火箭它本质上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提供运输的服务。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窗口、规定的轨道参数上,把我们的客户送到规定的地方,我们收取“快递费”,也就是整个运输的费用。由于有了回收火箭这个强大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将运载工具进行重复使用,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运载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此之外,回收技术实际上也能够在其他有前景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和威力。比如,我们可以进行高空的探空火箭的科学探索实验,为用户提供一定速度和高度的探索环境,未来还有可能提供长程快速投送的能力,该板块目前也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因为火箭在外太空中飞行,它的能量没有损耗,而且飞行速度极快,实现远程且迅速的投送能力,也是将来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空天界:近年来反全球化趋势明显,国产化替代的浪潮高涨。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说,在某些卡脖子领域的技术问题我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但却又受到制约,您觉得国内航空航天企业需要如何应对?

在过去的三年里,深蓝在供应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益于我们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工业的几十年积累。我们绝大部分的产品或者说它的原料都是立足于我们国内自主可控的情况,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我们整个的火箭研发和火箭的产品不太受到国外的“卡脖子”或者国外供应的影响。我们各种主要的服务和产品的提供商都在国内的,我们还是有自主可控的能力,大多情况下已经能够靠国内自主来解决。


空天界:真成投资在2022年1月完成了对深蓝航天的投资,在决定投之前,您对企业考察了多久?您认为深蓝航天在未来最大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应该什么样的呢?

我们跟踪了国内的商业航天领域很长一段时间。比较典型的几个技术发展路线,比如有先发展固体的、有“固液并举”的、有直接做液体发动机的,但是真正做可回收技术直击“要害”的,我们觉得深蓝是我们看到的企业里最杰出的一家。当然,我觉得很多友商也挺优秀的,其中有一些已经实现了连续的固态火箭发射。


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民营航天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跟体制内形成鲜明的差异化。体制内在应急的固体火箭方面做得不错,从液体发射的角度来讲,传统的布局比如四并联、两并联的发动机布局的火箭,包括捆绑式的液发火箭覆盖,其运力范围已经比较广了,从一吨多到20多吨都可以覆盖。去年,整个中国火箭大概发射了大概50多次,只有三发固体火箭是失败的,液体火箭全部成功。所以,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的判断是一定要与国企形成比较明确的差异化,做他们可能做不到的事。因此经过投资团队的研究,我们认为商业火箭创业应该直奔可回收领域,使得成本真正大幅度降低,帮助国家解决实际问题。


马斯克最近已经发射了很多次火箭,最近两次的发射间隔时间是7个小时,分别将龙飞船和五十多颗星链卫星送上天。马斯克在轨道里有接近3000多颗卫星,我们只有400多颗,中国要迎头赶上的话,最关键技术就是低成本发射,而低成本发射只有通过可回收才能实现,所以深蓝在这方面是国内探索的先锋。


我们对技术研究是比较细致的,目前判断两年之内深蓝应该是有机会实现入轨和回收。可回收技术,深蓝现已经完成了低空回收的实验,高空回收的实验可能会在明年做多次尝试,未来中低空会常态化做各样回收尝试。2024年上半年计划入轨,入轨后会做可回收的高空再入实验。虽然未必一次能成功,但是沿着SpaceX之前的成功经验,我们相信霍总和他专业化的优秀团队的技术验证能力,2024年是应该有机会实现入轨和回收的。只要实现了第一次回收,加上之前的经验总结,我们相信发射成功的频次会大幅增加,成本也能够大幅度降低。


空天界:我们在您曾经的访谈中了解到,深蓝航天对标的是美国的SpaceX,那深蓝航天在国际市场有什么规划吗?您对于中国航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到全球供应链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推进国际化路线是我们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我国国有航天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补关系,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期待将来能够渗入到国际的商业航天市场中去,参与国际的竞争。我们会以商业公司的身份,作为市场独立的个体参与国际商业化航天发射的角逐,在整个国际市场中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家以及我们国际上其他的客户提供发射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所以,我们在国际领域的上游是有发射需求的载荷和运营的公司来承接的。


下游方面,我们目前在逐步拓展供应商,包括与国际供应方合作并布局业务,以及与国内的其他友商、其他企业进行联合,为我们全球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火箭本身在飞行的时候就要跨越我国的领空,跨越公海甚至是在别国的高空飞行,时时刻刻的围绕着地球。所以卫星发射或者说商业太空这一行业属于天然的全球属性业务。


空天界:作为投资人,您觉得该项目在产业链之中发挥着怎样的价值,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在您的设想中,深蓝航天未来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目标、规划肯定是在互相讨论和碰撞中出来的。首要的短期目标肯定是实现回收技术的突破,虽然从运载火箭的角度讲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里程碑,但是之后肯定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如果我们复盘一下马斯克的SpaceX的经历,就会发现“猎鹰1号”刚开始是一次性火箭,“猎鹰9号”最初也是一次性火箭。而后中间研究了四年的时间就实现回收了,所以2015年底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从那之后还发展了很多衍生的业务,包括重型的"猎鹰"、三发并联的地球上最强大的商业火箭,而且它的成本比NASA低太多,单位价格是 NASA SLS 成本的1/10。那么随着之后的运力增加,SpaceX进入到卫星领域里,更进一步还能到深空探索移民火星等领域。所以,我们对马斯克是有非常高的敬意,因为他确实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深蓝,我们首先期待做到运载的低成本化,可重复使用。如果通过多级并联能够实现运力的大范围覆盖。随着我们技术的提升与业务的发展,深蓝后面能够看到更远的“风景”。


空天界:您觉得大概需要多久的周期能达到这个目标?李总的描绘的这个愿景是您心目中的那个愿景吗?

我们和李总在交流的时候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他提出的这些愿景我们是高度认同的。我们一直为能够大幅度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和提高效能不懈努力着。我觉得李总提出的大范围运力覆盖,在未来五到六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有信心并且有能力将它变成现实。随着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效能之后,我们必将看到更远的“风景”。我自己心中的梦想就是希望未来可以到深空去,到离地球更远的地方,甚至到其他的星球上探索,开发太空的资源,这也是我们团队的内在自我驱动力之一。


空天界:您觉得整个全球化趋势之下,太空竞争到底是不是真的很迫在眉睫?

李总和深蓝团队其实都对马斯克有着很崇高的敬意,因为他所带来的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已经大幅度地提高了行业的效能,他过去两年的时间之内就发射了3000多个卫星,所以竞争是迫在眉睫的。近地轨道的太空资源还是有一定容量上限的,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会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竞争的宏观背景有两点。第一,技术出现了很大的颠覆性变革;第二,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之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在大范围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必须迎头赶上。

去年在外交部的记者发布会上,提到SpaceX starlink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使得中国空间站被迫变轨。俄乌战争期间,starlink卫星也在乌克兰上空提供卫星服务。我们感觉到在太空科技上SpaceX已经与其它竞争者拉开非常大一段距离,而且他们的迭代速度类似于互联网IT公司。


目前国内的水平在可重复使用方面可能相当于马斯克2014年的水平,所以我们很迫切的需要这个技术,如果没有可回收技术,我们的成本就降不下来,就意味着太空的低轨资源很快会被SpaceX占有,而低轨资源被占就相当于我们的头顶上永远有卫星间隔10分钟穿过。这会对国防安全形成挑战。所以在可回收技术突破、降低发射成本方面,深蓝肩负重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投资深蓝的重要原因。


空天界:现在有很多公司开始考虑卫星维修延寿、卫星垃圾清理方面的这些工作。那么一旦火箭的商业模式改变了,那接下来的整个服务市场包括上下游客户是否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对的,实际上不仅有上天的需求,将来也会有很大的返回需求。例如在太空旅游场景中,我们将乘客送到太空中一定时间后需要再把乘客安全送回到地面。当然包括像太空制造、一些实验的卫星返回等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火箭实际上是一条路,是一条连接地表和近地轨道空间的路,我们把它称之为“天路”,它应该是一个双向的链路。


空天界:在大家都能看到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急迫刚需的前提下,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可回收火箭技术上没有突破得那么快?它的技术难点到底在哪?

实际上,回收火箭是世界工程领域中最难的课题之一。回收的火箭和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有非常大的本质区别,它是把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做成飞机。因此,首先它在系统设计上就有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火箭是四级并联或两级并联,但可回收的运载火箭基本上要靠多发动机才能够实现,这本身就给火箭的构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总之,可回收火箭在系统设计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能够精细地把火箭收回来,以及满足未来反复使用的要求。


另外,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控制。类似于奥运会上的自由体操的运动员,它需要有若干复杂的动作并且进行流畅组合在“空中跳跃”,最后再稳稳地回到地面站住,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并且这不能只在实验池里成功,它必须满足工程应用。其成功率需达99.99%,并确保在任何的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都能实现,这也是在工程上需要解决的难题。包括我们提到的,为了满足回收使用的要求,它的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要在原有的火箭发动机的基础之上,达到多次使用、推力可以快速平滑地调节、能够多次启动等要求,返回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维修维护的规程并对它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事实上,这些都是一些新课题,所以并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很快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需要一步步地解决。


深蓝航天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火箭回收领域,我个人大概在2015年开始关注。在过去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着这些方面的问题做了很多的探索、公关、工程实验,包括与外部优势单位在单项技术上进行合作,随着我们持续的公关和积累,我们已经在可回收方面取得了比较关键性的进展,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国内也能够把技术做出来的。


空天界:我们了解到深蓝航天已经完成A轮融资,其实只融资到A轮就有现在的成绩还是很厉害的,正在计划B轮的融资,那您在融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最适合您的投资人的呢?为什么您会选择和真成资本合作?可不可以给其他航空航天创业者一些经验?

我们与李总达成合作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合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大家对目标或者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共识,因为回收火箭的项目本身还是充满了风险。坦率地说,中国没有这样的技术积累,所以对于这个项目能不能做成,实际上在国内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就需要与投资方有深度地沟通,他们要能够去理解整个项目,理解我们的既定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采取的途径。


第二,我们要能够共同接受过程中的曲折和风险。高风险对应高收益,这项技术既然国内没有做过,大家需要共同来承担风险。


第三,携手上路。深蓝团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投资方--真成投资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需要大家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把事业向前推进。因此一路走来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模式,促成了优质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上这三点是我们考虑与投资方合作过程中的非常看重的三点,也是我们自己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


空天界:您刚才提到未必会成功,科研成果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得来的,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研发的主力军,很多创始人都担心投资人会觉得航空航天投资周期长,失败风险大,您作为投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领域的研发周期和研发失败这件事的呢?

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这个事情。关于研发时间长的问题,我们在做投资决定之前,必定需要做大量深入的研究。我们从2015年开始关注,但当时考虑到投资时间周期过长的问题,没有决策。我们怎么去规避所谓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坦率讲,投资人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进入,这个合适的时间点就是研究的“功力”。我们研究完马斯克火箭的整个研发历程后,把每一个里程碑,每一次发射,尤其2015年之前的每一次发射都研究完之后,看到马斯克用了四年的时间在前路未明的情况下,在可回收领域做到了相应的里程碑。因为马斯克之前已经有两款火箭入轨了,但实际发射量还是很少,每年两次或三次发射,但背后他们也做很多次实验,低空实验八次,高空实验四次,所以对一个有入轨经验的团队来说,专注做可回收的周期我们判断大概是4年左右。


深蓝航天有后发优势,SpaceX已经做了可行性验证,所以,我们相信这个时间周期不会比马斯克长,甚至有机会更短。我们去年在中国最优秀的团队里做了比较,深蓝团队是非常突出的,团队几个核心成员承担过重点的火箭型号设计。另外地面保障的联合创始人非常优秀,发动机的研发团队也非常强,他们负责过可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全过程。所以,这样的团队沿着马斯克已经验证过的道路,我们判断在2024 年年底之前实现入轨加回收是有根据的。


对于投资来说,选择投资时间点是一个关键点。另外,我们一定要选择非常专注于这件事情的团队。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固体发射的运载火箭团队?因为在我们看来,如果要同时维持一个固体和一个液体火箭团队成本就太高了,而且固体的经验对于液发的研制帮助也是非常小的。所以,从研发周期的角度来讲,我们去年做判断的时候就知道,大概三年左右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化。


关于失败的问题,马斯克也经常失败,我们看到他在2016年之前的海上回收实验都失败了,后来2015年改成陆上实验成功了,接下来再去海上才成功。我觉得失败是常态,或者说未必能避免。所以这个时候对于投资人来讲是关注失败的成本是多少?那成本由什么来决定呢?成本由供应链来决定。我们更加看中的是“一千万花出一个亿的效果”,当时我们对深蓝的供应链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深蓝供应链与绝大部分的火箭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都采用民营公司来做供应链,不采用国企供应链——国企的供应链成本会相对会高。失败一次的成本可能是采用更贵供应链失败成本的1/10 到1/5之间,也正因为这种成本结构的差异,使得我们可以在少一点的资金的情况下能容纳更多的失败。


作为投资人来讲,深蓝最核心有两点。第一,现在的时间点特别好,因为它离发射成功不会太遥远,我们对团队有非常强的信心。另外,中间的潜在失败,试错成本可能是行业里面最低的,一两次失败是不会触及“筋骨”。在吸取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后,我们会争取在更多技术细节上不再犯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仔细地研究过马斯克在“猎鹰一号”的研发过程中,它经了四次实验才成功。另外,我们不能单看一次的失败,要总结每一次失败的原因,找到潜在的问题。其实每一次失败也是不断迭代的过程,因为有了马斯克之前的探索,我相信深蓝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空天界:霍李总用了三个“非常优秀”来形容您的团队,请问您是怎么凝聚到这样一批人的?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团队情况?

首先是愿景。实际上我们也参照了SpaceX早期创立时候的情况,聚焦目标很重要。我觉得因为我们团队中青年人很多,大家就希望能够就有一个为之奋斗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去重复我们原来所做过的工作。


坦率地说,我们团队中确实有很多人原本对于火箭就十分熟悉,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来讲,中国航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如果仅是重复的做同一项研究可能不会引起这些特别优秀的人才的兴趣。但对于一个完全新鲜且很有前景的领域,比如火箭的重复使用,或者去更远的太空的愿景是有足够感召力和使命感的。作为技术人员,他们更愿意为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探索而努力,因为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大多从事这个专业的同仁,都希望通过工程或事件来体现自身在行业中的贡献和价值。比如像美国曾经的航天飞机或者载人登月,再比如说像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等大型项目。


第二,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快速驱动机制。其实我们试图建立的是一套新的制度。我们会更加快速地迭代技术与产品。比如,我们先做一个小型验证的垂直回收样机,之后我们再做大型的火箭,这样就不会像原来一样需要花费长的时间去论证,而是催促我们时刻真正着手去做。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把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变成现实,而不是长期在做纸面上的工作。


第三,我们在过程中形成团队的吸引力。因为团队齐心协力的工作是很具有魅力的事情,所以能号召更多想做这个项目的人员。就像是“火种”蔓延,这也是过去几年我们在招募团队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幸能够组建我们这样的一个群体,共同为了我们中国的回收火箭事业奋斗。


空天界:投资机构除了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投资机构还会为深蓝航天的发展提供哪些帮助?您觉得投资人给您提供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资金只是一方面。李总和其他投资方有更多的企业投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汲取、践行的地方。首先,我们有共同的愿景,大家都认可我们正在研究的领域是正确且有价值的。第二,对于公司的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策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我们都有和包括李总在内的投资方进行商讨,共同制定。投资方有很多企业的资源,在相互联系过程中获得很多的支持与协作,也是深蓝发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空天界:李总,请您也分享一下您是怎么看待您投资后的项目的?您觉得就是真成资本投后服务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深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与深蓝的合作中,我们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战略咨询公司,也就是说投资只是其中变现的手段。我们不收咨询费并且还给予投资,最核心的点是能够增加我们被投企业的成功率。


对于深蓝,我们整个团队还是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小方面我们进行了融资信息的搜集,竞争对手路线的搜集,对国外竞品深度研究;大方面我们对未来产品的发展的节奏,包括运力覆盖范围的探讨,甚至捆绑构型的具体的探索,都进行了深度参与。所以本质上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全球市场的研判、推演,能够让深蓝走得更顺,甚至帮助其他投资人在未来的投资中更好地理解投资过程。


我觉得研发公司主要精力都放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没有太多时间、精力、人手做这个事,所以我们在特定时间段内可能扮演一个战略发展部的角色,与投资人去沟通,与行业去沟通。但我相信这个阶段可能过两年就过去了,随着我们不断地达到里程碑,不断地让公众、投资人、资本市场慢慢形成共识——深蓝是在可回收领域最领先的公司,未来会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当这个共识慢慢形成,我相信公司的能力也会不断加强。


空天界:因为空天界都是航空航天人和投资人关注比较多,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您带来一些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深蓝航天作为一家总体单位,您未来在产业链上下游有没有一些合作需求呢?

我们整体规划是,2023年开始进行高空回收实验,并逐步开始常态化回收测试。预计2024年会进行火箭的入轨飞行,在2024年末希望能够完成火箭一级的回收。

按照发展规划,今后两年中所需要的产品供应数量还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增材制造、精密机械加工、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缆、元器件以及地面的测量地面保障装备、检测设备,还有原材料等都有着相当迫切和广泛的需求。


目前,我们与国内的一些厂家有了一些良好的合作关系。针对现在的投产和供应数量来讲,未来的需求量还会有大幅度增长的空间,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跟更多更优秀的行业合作伙伴促成合作。


空天界:非常感谢二位,我们第七届大赛正在报名过程中,我们想请二位给我们行业其他的创新创业者们送一句祝福,鼓励一下更多的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积极互动起来,携手共进,霍总您先请可以吗?

我觉得空天领域无论是航空还是航天,是近些年来新兴且正在快速发展的战略性“蓝海”领域。在这个领域创业正是一个好的时机,这一领域现在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所以我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和优秀的创业者加入,共同创造未来!历史的发展永远阻止不了人类前行或去向更远地方的脚步。


空天界:李总您也说几句祝福吧?

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创业公司,要考虑到地缘政治以及技术迭代等因素,总体来讲,咱们面临的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最好的时代。对太空的探索其实也刚刚开始,我对火箭回收领域的创业者们是充满期待与希冀的。期待跟更多的空天领域创业者深入交流!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深蓝航天)聚焦在液体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方向,是一家自研自产可回收复用火箭,并向市场提供发射服务的商业航天高新企业。
深蓝航天总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在北京亦庄设有火箭总体、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陕西铜川建有火箭动力系统测试基地。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深蓝航天主打产品“星云”系列包括“星云-1”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星云-1H”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与之配套的“雷霆”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则分别为“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和“雷霆-R2”液氧煤油发动机。深蓝航天通过对“星云”系列运载火箭一子级的垂直回收和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服务成本,提升发射服务能力。
2021年7月,深蓝航天完成了国内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VTVL)自由飞行,即被称之为“蚱蜢跳”的运载火箭垂直回收飞行试验。2021年10月13日,深蓝航天再次成功完成百米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2022年5月7日,深蓝航天成功完成公里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成为了全球第二家完成液氧煤油火箭垂直回收复用全部低空工程试验的公司(第一家为美国的SpaceX)。2022年6月29日,深蓝航天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雷霆-R1”试车圆满成功。
下一步公司将按计划执行“星云-1”运载火箭的试样箭总装,将会2024年年底之前完成“星云-1”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入轨发射-回收任务。商业航天拥有无限前景和空间,深蓝航天作为这一朝阳产业的一员,将秉承务实、创新、严谨、高效的作风,立志成为太空运输产业的推动者。
真成投资成立于2016年,主要投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两个领域的优秀创业公司。

真成投资目前的投资组合包括老虎证券(NASDAQ: TIGR),云天励飞,得到APP,云洲智能,印象笔记,小叶子音乐科技,凌空天行,深蓝航天、贝丰科技,铖联科技,来画,小鱼易连,汉图科技,销售易,听云,Remebot,象辑科技,企云方,见知数据,APISIX,摹因moin,多多云,喜屏科技等众多知名高科技企业。

真成投资的合伙人团队曾经主导投资过九号智能(SH: 689009)、亿航智能(NASDAQ: EH)、华米科技(NYSE: Zepp)、长亭科技(阿里云收购)、小满科技(阿里巴巴收购)、默安科技、Amber Group、棒糖科技、杏树林等优秀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